雅安思创教育本着“动手动脑、思辨创造”的教育理念,基于机器人和编程的科学素养课程,致力于 3-18 岁青少儿的科学素养提升和科技特长生培养,课程包括乐高科创积木、机器人构建与编程控制、图形化编程、C++ 编程、教育部白名单赛事和信奥赛认证等。
思创身于雅安,却有着国际化的教育理念、十多年一线城市教育领域实践经验以及自主课程研发实力。思创课程体系的创立和完善参照了教育部信息科技课程标准、国内外重要赛事和考级、CSTA K-12计算机科学标准 和 NGSS。
雅安思创采用国际广受赞誉的 5E 教学法,从激发孩子的兴趣开始,调动孩子的积极性与参与度,让孩子作为学习主体,充分发挥其想象力和主动探究能力,同时在老师的指引和帮助下理解和解决一个个目标问题,并逐步整合新知识、新概念,以此完成认知的升华。
机器人教育是指通过设计、组装、编程、运行机器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综合能力。融合了机械原理、电子传感器、计算机软、硬件及人工智能等众多先进技术,为学生综合能力和素质的培养提升铸就了平台基础,承载了新的使命。
机器人技术综合了多学科的发展成果,代表了高技术的发展前沿,机器人涉及到信息技术的多个领域,它融合了多种先进技术。引入教育机器人的教学将给中小学生的信息技术学习增添新的活力,成为培养中小学生综合能力、信息素养的优秀平台。
在国外,机器人教育一直是个热点,一些发达国家早已开设了有关机器人的课程内容。1994 年,麻省理工学院(MIT)就设立了“设计和建造 LEGO 机器人”课程,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设计和创造能力,尝试机器人教育与理科实验的整合。
编程教育的对象是 6-18 岁的青少儿,通过编程游戏启蒙、可视化图形编程、纯代码编程等课程,培养孩子的计算思维、数理推理、抽象概括、分析解难等思辨能力。根据先易后难的学习进程可将编程教育分为图形化编程和代码化编程两类,前者面向 6-11 岁,后者面向 10-18 岁。
图形化编程就像搭积木一样,把类似积木一样的图形化代码连在一起即可完成编程。其趣味性较强,以培养兴趣、锻炼思辨能力为主要目的。图形化编程不仅可以编写出简单的程序,也可以编写结构较复杂、逻辑性较强的程序,如音乐播放器、标准计算器、连连看、五子棋、闯关游戏等。
代码化编程是学习基于 C++、Python等的高级程序设计语言,其特点是用各种符号抽象化地表达世界万物、用计算思维解决现实问题。不仅提升学生的高级认知能力,更是参加重量级的科技类比赛,拿到省级、国家级的高权威性和含金量的奖项,帮助学生以排他性的优势进入理想的中学或大学,比如信奥赛。
国家重视 在国家科技战略层面,已把 2030 年人工智能总体达到世界领先水平作为重要规划目标。教育部也越来越重视青少儿在机器人、编程等方面的科学素养培养,不断出台新政策新文件,且每年都组织各类白名单赛事。央视等媒体也不断地大篇幅报道科创教育培养政策和活动开展情况。其目的是整体提升孩子的科创能力和水平,给孩子的发展提供更大舞台。
提升素养 机器人和编程是综合性学科,不仅可以学到机械结构和传感器原理、程序逻辑和计算思维等,也可拓展如物理化学、生物生态、科学常识、天文地理、计算机与网络系统等科学知识,综合提升孩子的科学素养。
培养能力 在机器人构建和程序编写的学习中,孩子会动手动脑、反复试错,经过不断的测试和验证,以达到预期目标。在整个过程中,激发孩子想象力的同时,培养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辨能力。 另外,通过完成各项机器人作品搭建与编程、考级与竞赛任务,使孩子在搭建机器人和编制程序的过程中培养沟通能力、协作能力和创造能力。